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杯直播 > 正文

2021新高考1卷语文作文解读

2021新高考1卷语文作文解读——刘玉君,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昨天高考语文作文题又上了热搜,但高考整卷真题一直没有看到官方发布的版本。从发布的新高考1卷的作文来看,语文学科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佳载体,在高度重视“五育并举”的时代,题应时而命,文适时而作,“文以载道”,舍高考作文,其还有谁?

【高考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2021新高考1卷语文作文解读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乍一看作文题,立意似乎一眼望穿,然而没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写好也的确有些难度。

从形式上看,命题人直用伟人的论述,摒弃直白的事例和事迹叙述,让考生从中获得启示,有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从内容上看,这个材料表面上专业性很强,涉面狭窄,谈的只是体育;但又绝不仅仅是体育,万事万物莫不如此。“体育”是情境,“强与弱的思辨”是其核心,表现的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生观、方法论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短短的节选,思路清晰,逻辑超强,思辨相扣,层层递进,字里行间洋溢着领袖天才式召唤——弱者自强、强者自律。万事变化发展,不可懈怠,不自卑不自满,趋利避害,创造未来。

任务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这就暗示考生不能就事论事,仅仅谈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是肤浅的,或者说没有切中肯綮。第二句话明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体现考生的感悟和思考。而感悟和思考,要由材料生发。

从任务上看,这个要求与我们平时训练的“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不一样。“启示”二字是命题者暗示考生,写作不能拘泥于原材料,要以“体育”为思维的触发点和出发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发散”。“感悟与思考”一定要写出自己的见解、思想、主张。

这次要求是“选准角度”,而不是“选好角度”。“选好”属于“好不好”问题,存在最佳立意;“选准”属于“对不对”问题; “自拟标题”,好的作文题目,以题统领,凸显主题,让人印象深刻。

背景分析。毛泽东的对体育强身健体磨练意志的效果的论述,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旧中国经济落后,医疗卫生事业极不发达,国人体质羸弱,中国人被蔑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无不痛心疾首。毛泽东等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认识到体育对增加国人健康,振奋民族精神,进而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巨大的意义,所以大力提倡体育锻炼。

时间是1917年(出生于1893年)24岁的青年毛泽东,能够敏锐地看到国民体质的孱弱与“东亚病夫”国民面貌而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在进步刊物的急先锋《新青年》上发出声音,体现了青年毛泽东责任担当的高尚情怀,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

时光荏苒,如今距离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已百有余年。百年之中,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在我国走向进一步强盛的过程中,实现真正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毛泽东的论述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坚定向上生长,终遂凌云之志。所以说命题在立德树人上有极好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老子》:“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意思是,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今天看来,若无与时俱进的强力改革,历史便容易循环。或者说,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深入推进改革,才能跳出强弱的循环圈。强而恒强才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先驱者最终的期许。

要之,此作文命题,不回避热点,不回避宏大主题,是“意料之中”;突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性、实践性,杜绝“代人立言”“人云亦云”的伪写作,也是对新课程性质的全新定义,完美地完成了高考试卷是“一堂课”“一把尺”“一面旗”的任务。

学生范文优秀案例:

正确行进,弱亦致强——烟台二中高新校区 朱鹏媛 高2020级17班  

毛泽东为召唤青年壮志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之效”,所谓“体育之效”,正是人的身体状态的变化,先天强者,若不勤于锻炼,则变弱;而先天弱者,若在后天加以努力,终会变强。强者可成为弱者,弱者亦可成为强者,精神方面亦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正确的发展方向,使己变强,方可国强!

五岁的仲永,天资过人,他创作的诗词不论文采还是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可这样天生聪明的孩童,却因为日后没有重视学习积累而渐渐荒废,最终泯然众人。可以说,仲永天生便是强者,他强在过人的天赋,但这也正是他荒废天赋的原因,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持续积累,再过人的天赋也同普通人一样。

与之相反的是,美国盲聋女作家、教导家海伦·凯勒1岁半时因病损失了视觉和听力,但她却克服了病残,致力于公益事业,坚持写作。相比于仲永,她属于弱者,她不但没有过人的天赋,甚至连完整的身体都不曾拥有,但她正确对待困难,认清生活的方向,在自己残缺的生命中描摹了壮丽的诗篇。我们不必因自己天性如何而或喜或悲,须知,这些都会因我们的抉择而改变。

英国的奥立佛·温德尔·福尔摩斯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诚然我们要成为强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恃强凌弱。当今国际关系复杂,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崇尚和平发展。我们重视正确的方向,是要我们帮助弱者,求同存异,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恃强凌弱脱离了正确的方向,就不会走得长远,最终众叛亲离。蜂蜜的甘甜,是众蜂共同努力的结果;花香芬芳十里,不是一株花的功劳。所以,对待弱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合作是引导,进而共同行进,迎接甘美芬芳。

在二十世纪初,许许多多的革命青年为寻求救中国的正确道路而奋斗: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中国发声;陈延年舍生忘死,英勇就义;李大钊将其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同样,当代青年,无一不身负重担,欲要国强,必先自强,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方向,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强青年之体魄,壮中华之气魄——高新校区 2020级17班 郑美英

1917年,积贫积弱的中国缓缓地踏着泥泞向前进。毛泽东怀着对新青年以及民族之未来的担忧与期盼,写下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探讨加强体育于国人之效,呼吁全民重视体育,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之研究》开篇提到:“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于健全青年体魄、挽救民族危亡具有重要意义。他将青年之体质与国家之未来与发展相联系。所以,青年的身体健康不仅仅影响个人的前途与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的命运与未来。我们作为当代新青年,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强青年之体魄,以壮中华之气魄。

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先后十次在世界大赛上获得冠军,不仅打破了中国人自近代以来“东亚病夫”的称号,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蔡元培曾经说过:“殊不知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体育是健全人的精神内涵的前提与保障。当人的体魄健康时,才有机会发展其精神内涵。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强与弱并非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人每天锻炼一点,日积月累,弱者也会变得强壮起来。“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但当我们真正变得强壮时,我们也不能恃强凌弱,否则将受到伤害的也是自己。历史长河中的灯光明暗交错,闪烁着不少例子。走上军国主义的日本实力不断增强,其野心也不断膨胀,走上了对外殖民侵略的道路。但却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惨败,落得悲惨境地。而但是的中国,却团结一心,在绝境中为自己开出了一条通往光明的血路。最后,中华民族用生生不息的顽强意志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再或者,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表示,将把华为及70家关联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今后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购买元器件。华为公司作出回应,表示“如果美国限制华为,不会让美国更安全,也不会使美国更强大”。美国方面因其技术高端而对华为进行“封杀”。但华为并没有因此停止发展。相反,华为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创新,不仅自主研发出了芯片,也拥有了自己的系统——鸿蒙。

诚然,我们现在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青少年的近视率极高,肥胖情况较为严重。但是我们仍在不断改正问题,促进青年与国家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坚持体育锻炼,不断健全自己的体魄,为国家发展助力。正确辩证地认识强与弱的关系以及转化的条件。发扬长处,补齐短板。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带领人民勇挑时代大任,踏浪前进。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加强体育锻炼,强青年之体魄,壮中华之气魄,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乘体育之马,复国家之兴

毛泽东曾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提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而这一切实现的根基,乃在于体育锻炼。毛泽东正是凭借这一观念,获得了陈独秀的赏识。由此观之,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我看来,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强身健体,磨练意志;也可以使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不必说每日爬山、游泳、洗冷水浴以强身健体的毛泽东,也不必说每天顺着大桥跑步的港珠澳大桥设计师林鸣,更不必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每天坚持打网球,单是袁隆平爷爷90多岁仍身体硬朗,甚至还可以下试验田干活便告诉了我们体育锻炼具有强身健体、磨练意志的作用。袁老热衷于排球、游泳等运动,曾摘获无数桂冠。哪怕研究工作繁忙,他每天依然坚持锻炼。他曾在采访中说过,他90多岁仍能下地干活的秘诀就是体育锻炼。无数的例子,无数的人们都在告诉我们,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

然而,体育之效远不止如此,体育也是国家昌盛的基础。

曾几何时,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被列强百般凌辱,任意践踏,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历史。究其根本,正是数百万中国人沉迷大烟,不进行体育锻炼所致。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一部分中国人觉醒了,他们相继提出了体育救国的口号。现如今,体育锻炼之风盛行,中国人的体魄愈加强健。正是凭借这强健的体魄,我们才能做到嫦娥奔月、蛟龙下海,才能研发出北斗卫星,才能面对美国的经济制裁,发出我“我们中国人不吃你们美国这一套的”霸气话语,才有维护我们国家安全的底气。

诚然,有些人体魄天生更强,不需要过多的锻炼即可体魄强健,但是“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最强者,最终也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加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所以强弱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不能因为自己天生弱而放弃,也不能因为自己天生强而自傲,无论强弱,都应积极努力。

当今世界,依然动荡不安,美国的霸权主义仍然时刻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时代潮流时刻变幻不息奔涌向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让我们以运动的姿态迎接朝阳的升起,以响亮的口号唤醒沉睡的春意,以蓬勃的朝气追随交替的四季。

体育兴,则国兴;体育衰,则国衰。让我们乘体育之马,增强强健的体魄,磨炼顽强的意志,以复国家之兴。

惟有大同,以化成天下——烟台二中高新校区高2020级17班沙凯雯

彼时有夫子九步生莲,绣口一吐,百世流芳: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脆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千百年后,青年立于风云诡谲间,一支笔豪情万丈,他说,未可知也。是了,试想那时,世人怎会想到,正是这位于《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的无名小卒,最后带领一个民族,走向了世界。

生逢乱世,世历风霜,铁马冰河为救亡。字字言体育,句句写人生,可笔锋之下,道不尽的,是对民族的殷殷热切。个人的身体变化,对民族的发展也能有启示作用:强之于弱,未可知也,惟有大同,以化成天下。

强者不一定为强,弱者不一定为弱。让大树窒息的,往往只是一根柔软的藤蔓;昔日王侯将相口中宣扬着成王败寇之时,也许永远也不会想到垂危病死的人,竟是败给了肉眼不足以见的微生物;古时以弱胜强的事例数不胜数,譬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卧薪尝胆等等,所谓“天下之至柔,能驰骋天下之至坚”,莫过如此。

事物处于不断地发展中,变化与运动,是更古不变的真谛,弱与强,也无法轻易盖棺定论——永远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沾沾自喜。个人的身体素质可以通过体育得到加强,一个民族也能化弱为强。一百二十年前,也是一个辛丑年,腐朽懦弱的清政府对外国列强卑躬屈膝,在丧权辱国的条约前,忍气吞声。那时山河破碎,有人自暴自弃,也有人发光发热。一百二十年后,还是一个辛丑年,这时的中国,已经能挺直腰杆,“你们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讲话”,彼时的弱国,也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想来先贤有知,也定能含笑九泉。我们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可我今日也信一次鬼神之说,希望他们能看到今日之中国:他们受的苦,在今日之中国,都有了着落。

强弱的变化,是否会让世界落入修昔底德陷阱里?

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放到当今世界,倘若崛起的中国真的落入了这个陷阱,一定会应了爱因斯坦所说的,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武器,是石头与木棍。那时人们只有痛心疾首与追悔莫及。

我们将永远不会落入修昔底德陷阱里。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厚植间,天下大同,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在今日,天下大同,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也担当起了大国的责任。国家民族将永远存在强弱的变化,可我也坚信,大同,是这个世界的主流。

惟有大同,以化成天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