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科技强国作出首都贡献。今天我们一起从五个关键词中回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和亮点工作.
关键词1 培育战略科技力量
2022年,我们持续强化对国家实验室的服务保障,推动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推进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加强在京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市级重点实验室体系优化重组。持续推进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出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统筹管理办法,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区块链、脑科学等领域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1.新型研发机构成原始创新策源地
北京积极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积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有力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应运而生。
新型研发机构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协同多方资源,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为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科技力量。
2.培养创新人才有“秘籍”
发现乙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受体、揭示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找到男性生殖系统衰老的奥秘、孵化出6个治疗重大疾病的新药研发公司……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原创性科研和成果转化上独树一帜,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也可圈可点。
截至2021年8月底,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已累计培养博士681人,其中15人获得吴瑞奖学金、2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在已经毕业的385名博士中,除了大量目前还在做博士后研究的,已有95人成为清华、北大、中科院、剑桥等知名高校院所的教授或实验室主任,接近毕业生总人数的1/4。
3.产学研转化提速
牵头研发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并实现了10个版本的技术迭代;发布全球首创的96核区块链加速芯片和板卡;将区块链数字签名、验签速度提升20倍,区块链转账类智能合约处理速度提升50倍;推动“长安链”在超过300个重大应用场景落地……作为北京新型研发机构之一,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成立不到三年取得重要成果。该研究院研发了海量存储引擎“泓”(英文名Huge)。该引擎可支持PB级数据存储,是目前全球支持量级最大的区块链开源存储引擎。在区块链与5G、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新基建相融合的应用场景中,通过“泓”加持,长安链将进一步为可信万物互联保驾护航。
4.瞄准原始创新,激发人才活力
首次发现D型丝氨酸对睡眠的调控作用,开发出一套基于腺相关病毒载体的稀疏高亮标记方法,实现全脑范围单神经元完整重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立近4年来,瞄准国际脑科学研究前沿,集中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原始创新成果。作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采取全新的体制机制,在扩大用人自主权、科研经费使用、科研评价、开放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突破与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5.科兴中维牵头成立公益基金会,资助生物医药和公共卫生领域科研项目
2月24日,北京市科兴公益基金会召开2022年第一届一次理事会。科兴公益基金会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发起,于2月14日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科技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新冠疫苗生产规模和接种量全球领先的公司。该公司与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科兴(大连)疫苗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向科兴公益基金会捐资2000万元。
6.第七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
7月7日,第七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市自然基金与小米公益基金会签约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向市自然基金捐赠5亿元(每年捐赠5000万元,捐赠期10年),重点支持本市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础研究。
关键词2 创新成果争相涌现
2022年,我们持续加强基础和前沿技术项目布局,形成重大项目群,在量子物理、网络安全、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领域产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举办中关村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等科技赛事。实施科技冬奥专项,200多项新技术在冬奥会应用,科技成为冬奥一大亮点。着力支持科技抗疫,国内首款新冠中和抗体药获批上市并商业化生产,两支灭活疫苗累计向全球贡献55亿剂。
1.新技术新产品集中涌现
●100公里!创造量子直接通信距离世界新纪录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和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是当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
●悟道大模型:产业智能化升级“开闸放电”的北京实践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通过设计先进的算法,整合尽可能多的数据,汇聚大量算力,集约化地训练大模型,服务更多的企业。智源研究院的悟道2.0取得了多项世界级的创新突破,在预训练模型架构、微调算法、高效预训练框架方面实现了原始理论创新。
●摩尔线程发布第一代MUSA架构GPU
3月30日,北京——摩尔线程举办主题为“元动力 创无限”的春季发布会,解读“元计算”产业趋势,并发布全新架构及系列重磅新品,包括:MUSA(Moore Threads Unified System Architecture)统一系统架构;基于MUSA架构打造的第一代多功能GPU芯片苏堤;面向PC和工作站的桌面级显卡MTT S60和专为数据中心打造的图形渲染和计算卡 MTT S2000;GPU物理引擎AlphaCore;DIGITALME数字人解决方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多个元计算应用解决方案。
●获批北京首张CAR-T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许可证
7月27日,中关村企业北京艺妙神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批CAR-T细胞治疗产品《药品生产许可证》,成为北京首家和全国为数不多获批CAR-T细胞治疗产品《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北京正式加入到具备CAR-T 细胞治疗产品商业化生产能力的城市行列。
●实现哺乳动物的完整染色体重排
8月26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团队合作完成的最新论文。文章介绍,研究团队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并创建出具有全新核型(染色体组型)的小鼠。
●研发自动驾驶核心设备MEC
北京市探索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的科研组织模式,推动自动驾驶核心设备MEC研发,实现降本增效,助力北京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全面启动3.0阶段建设,届时,约50台采用“揭榜挂帅”新模式研发的MEC设备,将成为支撑示范区3.0建设和运行的关键。
●16位科学家、191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正式公布,16位科学家、191项成果获奖。谢晓亮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肖云峰、程群峰、颉伟、宋江平、高扬、邓方、刘鸿瑾、陈云霁、魏运9人荣获杰出青年中关村奖;阿尔门·谢尔盖耶夫、哈维尔·加西亚·德·阿巴霍、哈里斯·莱温、彼得·沙夫、福田敏男、本哈德·施密德6人荣获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护航技术市场发展
2002年,《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颁布实施。多年来,北京市技术市场工作坚持以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为基础,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目标,持续完善技术市场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技术市场发展成效显著。
2.科技冬奥彰显北京实力
●4大亮点看北京科技如何助力冬奥会
自2018年以来,围绕科技冬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在科技部的大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全力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统一部署下,扎实推进科技成果服务,支撑冬奥会,使得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展示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舞台,也成为展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
●科技冬奥企业行
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技术、5G云转播、8K超高清转播、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打造低碳冬奥的“氢”洁能源、穿在身上的“黑金”石墨烯、借冬奥“出圈”的服务机器人……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组织“科技冬奥企业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记者近距离体验冬奥“黑科技”。
●科技冬奥“北京力量”
北京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在科技部的指导支持下,北京扎实推进科技成果服务支撑冬奥会。截至目前,在冬奥场景先后测试和使用了200多项技术,涉及信息工程与软件工程、公共安全、高清视频、5G和新能源等领域,适用智慧、绿色、安全、防疫等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在这些技术中,已确定赛时应用70余项。
3.抗疫贡献北京科技力量
●新款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北京新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 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批文。
这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首个基于数字PCR技术的新冠检测试剂的批文,也是全球首个经评审后正式获批的将数字PCR技术运用于感染性疾病领域的检测产品。这意味着这项新技术的自主可控和进一步成熟。
●研发首个新冠肺炎治疗特效药仅用18个月
由北京市重点支持的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正式被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这个药物由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实验室与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其上市的背后,有一群科研人员在过去的两年中,争分夺秒,与各种变异毒株赛跑。
●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仪上市
北京卡尤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仪获批上市。该设备集成样本收集、进样、核酸提取、扩增、数据分析等全流程自动检测,20分钟可实现“样本进,结果出”。设备配置4个独立反应模块,可同时检测4个不同检测项目,全过程无需标准实验室、无需人工处理样本、无需人工配制试剂。检测灵敏度达100拷贝/毫升,适用于发热门诊、急诊、海关等场景的急、特人群快速检测。目前公司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单独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联合检测的配套试剂也已向国家药监局申报注册。
关键词3 “三城一区”主平台
2022年,我们持续健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机制,深入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三城一区”创新发展。“三城一区”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以不足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GDP的三分之一。
1.梦想中的实验室——怀柔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肩负着在基础科学领域固本强基的重要使命,随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大国重器建成运行,这个生机勃勃的城,正向着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发起冲击。4月14日,《北京日报》刊文题为《“这是我们梦想中的实验室”》带大家一起走进怀柔科学城,探索科研人员“梦想中的实验室”。
2.人工智能创新园落地中关村科学城
为进一步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北京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翠湖科技园增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预计2024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人工智能创新园旨在聚焦通用智能发展,服务重大科研任务,面向基础研究、前沿科技、学术生态、产业应用、人才培育等领域,建设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AI垂直产业生态,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为世界人工智能基础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树立新标杆。
3.经开区自动驾驶累计测试里程超400万公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300辆常态化开展测试和商业化服务的各类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累计测试里程超过400万公里。北京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测试技术体系。
4.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升级上线“三城一区”板块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三城一区”板块升级上线,讲好“三城一区”故事,完整呈现各城区的风貌和建设成果,让“三城一区”数字孪生形态初具雏形。9月27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全新升级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新媒介,及时准确传递科技创新领域最新、最热的前沿动态,多维度展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成效。
5.家颠覆性创新技术企业落地中关村科学城
9月20日,第四届“创世技”颠覆性创新榜榜单发布,光谱芯片、数字孪生底座、智能硬件等方向的5家颠覆性创新技术企业签约落地中关村科学城。
6.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开放运行
10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是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正式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正式运行是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节点。
截至目前,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9个科学设施平台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综合极端条件、地球系统数值模拟2个大科学装置已投入使用。
7.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领先技术创新高地
2022年以来,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创新格局进一步巩固深化。生命谷进入重大创新成果爆发期,相继产出抗肿瘤创新药、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等全球首发产品,在乙肝病毒致病机理、细胞焦亡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发现。新引入的新生巢、飞镖国际等创新平台,正努力打造成为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爆发点。
8.北京打造首批标杆孵化器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对各区的主导产业定位,综合考虑区域和领域布局,加强市区协同联动,精准策划和支持建设了首批9家孵化模式先进、专业化水平突出、硬科技企业培育和产业集聚带动作用显著的引领类标杆孵化器,以及14家现有基础较好、服务特色鲜明、正在加快对标升级的培育类标杆孵化器。
关键词4 中关村示范区主阵地
2022年,我们持续推动中关村24条试点政策推广至示范区全域,不断推出新的试点政策。实施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形成可以落地的重要抓手性措施。持续推进分园管理体制改革和示范区空间布局优化,“一园一方案”提升分园发展质量。聚焦各分园主导产业定位,市区联动建设一批标杆型孵化器和加速器,引入一批高精尖项目。
1.中关村一季度总收入实现“开门红”
2022年北京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一季度,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高于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一季度,规模(限额)以上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其中,实现技术收入3867.5亿元,同比增长16%。
2.2022年中关村示范区经济形势分析暨稳增长促发展工作会召开
6月11日下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召开了2022年中关村示范区经济形势分析暨稳增长促发展工作会,传达“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会议精神,分析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22年示范区稳增长促发展工作。
3.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2021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中关村论坛开幕式视频致贺,宣布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一年来,在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的过程中,中关村示范区大力推动原始创新,积极培育企业等创新主体,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构建高精尖产业生态。在努力做好体制改革的“实验田”、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出发地”方面,中关村示范区取得了显著进展。
4.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成果显著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金隅智造工场、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细胞焦亡助力机体抗肿瘤免疫、光敏树脂3D打印材料、全球最大规模加氢站……
中关村示范区各园区和企业开展原始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
5.启动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
支持产业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智能化升级改造……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打造标杆型科技园区,提升分园主导产业承载能力,加速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首批支持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资金10948.72万元,支持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科技园区的10个项目,涉及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7个产业领域。
关键词5 国内外排名稳居前列
2022年,北京在《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等各大权威榜单中名列前茅,我们一起来回顾2022年北京在权威榜单上的高光时刻。
1.12 家企业入选“2021医疗机器人企业排行榜”
5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互联网周刊》发布其与德本咨询、eNet 研究院联调形成的“2021 医疗机器人企业排行榜”。上榜企业共 50 强,北京有12家企业上榜,数量居全国之首!
2.北京在多个排行榜中居全球城市前列
北京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位列全国第一,在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多个权威全球城市排行榜中位居前列,综合实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北京社科”智库2022系列皮书、集刊、论丛集中发布,包括《北京蓝皮书: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等9部蓝皮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2部集刊、《市情研究论丛》等6部论丛,系统梳理展示了北京在经济、文化、社会、国际交往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
3.位列《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三
9月2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继续攀升,从2021年的12位升至全球第11位,在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中位列第一。其中,北京位列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三位。
4.4家中关村企业入选2022年全球创新50强
波士顿咨询 BCG 评选发布,2022 年全球创新 50 强榜单共7家中国公司入选,其中4家位于中关村。
5.连续6年位居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第一
北京时间11月26日上线的英国《自然》增刊《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2021年在自然指数追踪的82种自然科学期刊中的科研产出,结果显示,北京在世界领先的科研城市中依然保持首位。北京在2016年超过纽约都市圈,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科研城市,这是自2017年该成绩发布以来,北京连续6年位居首位。纽约都市圈保持第二位,上海升至第三位,波士顿都市圈和旧金山湾区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6.首次跻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全球前三
12月19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面向全球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GIHI2022)。指数显示,北京首次超越伦敦,在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三位。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均进入全球前十强,分别位居全球第六、第十位。
7.“中关村指数2022”显示中关村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
12月21日,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关村指数2022”。该指数显示,中关村指数稳步提升,2021年达到287.8,彰显了中关村示范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迈出坚实步伐。
8.连续两年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的调查结果,继2020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北京荣获第一后,2021年度北京再次排名第一,连续两年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有话要说...